2025年6月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的评分标准延续了近年来的框架,采用710分常模参照体系,并结合动态赋分规则,下面具体介绍评分细则和估分方法。
一、总分结构与分值分布
四级和六级的试卷构成相同,总分均为710分,由写作、听力、阅读和翻译四个部分组成,以下为具体分值及比例:
- 听力(35%):249分
四级包含短篇新闻、长对话、听力篇章;六级增加讲座/讲话题型。听力选择每题1分,填空单词0.5分,句子2分。
- 阅读(35%):249分
题型包括选词填空(每空0.5分)、长篇阅读(每题1分)、仔细阅读(每题2分)。
- 写作(15%):106.5分
四级要求120-180词,六级150-200词,评分注重内容完整性、语言准确性、结构逻辑。
- 翻译(15%):106.5分
段落翻译侧重中国文化、社会热点,强调信息准确与语言流畅。
二、各部分评分标准
(一)写作
总结:
1.跑题就不要想着能拿高分了,一半就不错了。
2.严重套模版基本没有自己的词,能拿30%分数已经不错。
3.字数不到100也会影响最终得分。
4.如果字数够,内容不跑题可以把写作算作是优势,但是不要指望写作写好能拯救总体分数。
(二)听力
听力部分四六级所考题型不同,其他题型的分数占比都一样。
四六级听力共有题型:长对话和听力篇章(passages)。
不同题型:四级Section A是新闻听力,而六级Section C是讲座听力。
四级听力部分:
听力部分共25题,包括短篇新闻,长对话和听力篇章。
短篇新闻:有3段,共7题,每题1分;分值占比7%。(新题型)
长对话:有2篇,共8题,每题1分;分值占比8%。
听力篇章:有3篇,共10题,每题2分;分值占比20%。
六级听力部分:
共25题,包括长对话,听力篇章和讲座/讲话。
长对话:有2篇,共8题,每题1分;分值占比8%。
听力篇章:有2篇,共7题,每题1分;分值占比7%。
讲座篇章:有3篇,共10题,每题2分;分值占比20%。(新题型)
(三)阅读
阅读理解部分由选词填空(1篇)、长篇阅读(1篇)和仔细阅读(2篇)构成。阅读理解分值比例35%,其中词汇理解占5%、长篇阅读占10%、仔细阅读占20%。
在选词填空忽略不计的情况下(此题型不易得分且分值低),长篇阅读错题控制在4个以内,两篇深度阅读一共10道题,也必须控制在4个以内,这样阅读是能拿到近60%的分数的。
反之,错题过多,则分数要靠听力补上,但是这种可能性比较低,四六级学生听力差于阅读是常见,听力好于阅读比较少,所以基本阅读能定下最终的局面。
(四)翻译
总结:
1.不写/只写个别词没有句子且与原文不相关,基本就是0分。
2.勉强表达原文,用词欠准确且语言错误较多,最多拿一半分。
三、过线标准与分数解读
1. 默认及格线
官方未设固定及格线,但425分被广泛视为通过标准。例如:
四级:听力+阅读原始总分35分(正确率约50%)通常可稳过。
六级:听力+阅读原始总分42分(正确率约60%)更稳妥。
2. 分数段划分
425分以下:未通过,需针对性补强薄弱环节。
425-450分:及格,满足基本要求。
451-550分:中等至良好,部分高校将500分作为口语考试报名条件。
551分以上:优秀,适合求职或保研竞争。
四、常见问题解答
1. 425分是否固定?
非固定,实际过线分数取决于当次考试的群体表现。例如,某场次全国考生普遍低分,原始分38分可能对应425分。
2. 主观题如何提升?
写作需切题且逻辑清晰,翻译避免直译,可参考历年真题答案积累表达。
3. 缺考是否影响下次报考?
部分高校规定缺考或违纪考生限考一次,需提前确认本校政策。
五、四六级成绩快速估算方法
6月四六级成绩发布的时间,预计在8月下旬!
在成绩正式发布之前,应该有很多迫切想提前知道自己成绩,下面提供一个快速的估算方法!
首先把满分看成100分,那么:
●听力部分为35分:前15题每题1分,后10道题每题2分
●阅读部分为35分:选词填空每题0.5分,总计5分;信息匹配题每题1分,总计10分;仔细阅读每题2分,总计20分
●写译部分为30分:写作15分+翻译15分
根据我们往年的大数据表明:
●四级一般如果能考到100分中的55分基本就稳过四级425分
如果题目偏难,考到53分就能过四级
●六级一般考到57分,通过六级425分的概率较大
如果题目偏难,考到55分就能过六级
写译部分的估分 :
将你的作文和翻译分别于参考范文和参考译文对比
如果写的大致还不错——11-13分
如果有个别小错、有点跑题不严重——8-10分
如果有错误较多——5-7分
如果对比完之后,觉得自己写得实在不靠边,错误百出——4分及以下。
对完答案,算完分数
你觉得自己这次能过级吗?
总结
掌握四六级评分标准与估分方法,既是对过往备考成果的理性审视,也是为未来冲刺指明方向。无论此次估分结果如何,其核心意义在于帮助考生精准定位薄弱环节,以更科学的策略迎接挑战。官方成绩虽未揭晓,但清晰的认知与积极的行动,早已是迈向成功的第一步。愿每位考生都能在明晰规则的基础上,突破自我,取得理想成绩!